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Cairns-熱氣球+skyrail


平常在台灣早上五點半起床已經很三八了,結果來到凱恩斯的第三天,我四點起床。當然,並不是想在澳洲跟當地人宣示「鋼的意志」,是因為熱氣球這個活動必須那麼早起。在討論是否參加熱氣球這個活動時,我曾經質疑會不會都是老人團,但旅行社的人跟我說不會,為何會這樣問,因為自己覺得坐熱氣球並不是很high,感覺起來就是慢慢的在空中飄阿飄,雖然不會遇見阿飄,但如果運氣不好,就有可能變成阿飄。不論如何,我還是參加了這個活動。
澳洲與台灣相同,清晨四點天空尚是黑矇矇的,或許是睡眠不足,眼睛些許疲憊,路燈看起來特別刺眼。等了一會,巴士來了,司機下車確認我的姓名之後就讓我上車,我一上車突然聽見日文。有沒有搞錯?雖然二戰日本似乎佔領過澳洲一小塊(有嗎?還是沒有?),但澳洲的官方語言應該還是英文吧,怎會變成日文了呢?司機立刻跟我解釋,這團是日本團,所以導遊的主要語言是日文,而導遊也跟我說他會適切的用英文解說。我沒差,為什麼沒差?因為導遊說的日語實在很好聽。導遊是一位女性,因為天色昏暗,車內沒有燈光,看不清楚導遊的長相,但依靠稀疏的路燈描繪出些許可愛的臉龐(歐,請某人不要忌妒,因為你還是勝,勝在哪?後面會說明)。而導遊講的日語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聽的日語(雖然我根本不懂日語),語調的抑、揚、頓、挫(日語可以這樣形容嗎?),一些發語詞等,都令人覺得相當舒服。在漆黑的車廂內,聽著悅耳的日語,十足的催眠作用。然而過不久導遊似乎有別的任務,所以在一個地方下車,換另外兩個澳洲人繼續接續導遊的工作......奇怪,為何此時英語聽起來就不這麼悅耳......在此同時,我遇見了本次旅遊中,唯二自助旅行的台灣人之一。因為在上車時,司機問我來自哪顆星,當然不是K隆星阿(科科...金排球),我報出我的國籍時,正巧就被該位台灣人聽到了。然而在車上,經由他首先發難,我們相互確認對方的身分之後,也沒有多交談。


漆黑的天空再加上崎嶇的山路,恰恰好睡覺的條件全部齊備,整車人除了司機之外可說是一路睡死。過了不知道多久,到達目的地,只見偌大的早坪,有數個巨大的熱氣球正軟啪啪平攤在早地上。而我們這車的司機將車停好後,就跑到一個熱氣球的籃子那邊開始點大火加熱空氣讓氣球被撐起。說明一下熱氣球的構造,主要三個部份:體積最大氣球部份、用來載人的籃子(那可是有195kg)、還有控制方向的噴火裝置(由四具噴火器組成,每個噴火器加熱不同方面的空氣,再加上氣球部份的一些裝置,搭配起來就可以達到操控方向的功能)。在加熱的同時,天空已經透露出些許曙光,過沒多久,熱氣球已然豎起。由於有人數限制,所以必須分批搭乘,我被分到第二批,所以只能目送第一批乘客離開,自己回到巴士上到下個搭乘點。

搭乘點的決定過程相當有趣。熱氣球不是飛機,它不能精確的決定自己要降落載合地點,縱使是已經發展出相當操控方向的機制,仍舊得靠天吃飯,難怪這種東西在人類的飛行史上無法實用化而遭致淘汰的命運。等熱氣球一升空,而我們第二批搭乘者回到車上後,駕駛就開始透過無線電與熱氣球駕駛者做密切的聯繫。似乎熱氣球整個飛行的大方向是由天候決定的,而細部的降落地點,熱氣球駕駛可以做最後的掙扎。因此熱氣球駕駛會先告知巴士駕駛因為天候因素所導致的大略降落地點,此時巴士駕駛可以先把車開到某處等待,而最後最終的降落地點則由熱氣球駕駛為最後之決定,而巴士駕駛方能動身。這道理就有點像熱氣球會降落在總區還是法學院或是醫學院校區,必須看天,而一但大方向確立了,譬如朝向法學院方向,則降落在弄春池?法圖?還是男生宿舍,熱氣球駕駛可以做最後的掙扎。我覺得整個巴士追逐熱氣球降落地點的過程有點像從前一部電影「龍捲風」,其中描繪科學家追逐龍捲風的經過,相當有趣。


好不容易抵達熱氣球降落地點後,自己跳上籃子內,開始滿心期待升空。說來真是神氣,籃子內包含駕駛總共有17人,再加上籃子本身有195kg的重量,全部超過一噸重,然而居然能藉由熱空氣與風力將其升起。在熱氣球上往下看,似乎也沒有比較美,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啦。可能是因為多雲,使得我無法見到遼闊的大地,然而看熱氣球駕駛操控熱氣球倒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只見他一會兒又是操控噴火器,一會兒又拉動連結於熱氣球上的繩子,一會兒又得用無線電與巴士駕駛聯繫降落地點,相當忙碌。過了一會準備下降了,熱氣球駕駛要我們做好特定降落姿勢。why?原來像熱氣球降落時與地面的衝擊力道頗大(那種感覺比飛機降落還要大),而且不是一與地面接觸就停住了,因為風力會繼續吹動氣球,那種姿勢可以防止籃子翻覆。好不容易降落成功,全籃響起高興的掌聲。


此時第一批乘客搭乘巴士來到我們旁邊,我納悶著為何他們要來?難道只是為了看我們降落嗎?答案當然不是,搭完熱氣球後,緊接著就是進行收熱氣球的活動,這真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不但遊客們覺得有趣,工作人員也可以省時又省力。基本上收熱氣球需要通力合作,想要把大大的塑膠布塞進籃子裡並不是見容易的事。大夥先想辦法把熱氣球收成近似於繩狀,然後再將它有調理的放進籃子裡,有點類似麥當勞擠蛋捲冰淇淋那種感覺。此時此刻,天空已經頗亮了,那位日本導遊於收氣球的時候也有出現,恩...年紀有點大,臉上有些許皺紋,但還是頗可愛的,小小一隻...靠邀,圖勒?沒圖沒真相!伸...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照相,大家看到照片上那個女的不是那位日本導遊,是另一位名字應該叫做「蘭西」導遊,聽她的英語口音不像是日本人...anyway,,,大家想看的話,自己去澳洲搭熱氣球。


熱氣球行程結束後,吃完行程所附帶奢侈的自助式早餐,我隨即前往另一個景點-skyrail。skyrail聽起來很炫,但它其實就是纜車,只是是一個構想非常炫的纜車行程。凱恩斯除了以大堡礁著名之外,它附近還有一片保存良好的雨林,而skyrail就是為了一方面讓人們可以欣賞雨林,另一方面又希望雨林不會因為人類的足跡而破壞,因應此兩種想法而生。因此透過直升機豎立約60根的支柱,串連起一道總遊歷時程約一小時的纜車空中走廊,纜車從雨林的頂端越過,使人們得以從空中俯視雨林的生態。在為時約一個小時的路程中,中途有兩個站:分別為巴倫何站與忘了站名的站,乘客可下去走走,是唯二機會可以進入雨林的核心。


我的車票本來是11:15的,但經過觀察發現纜車是不間斷的一直來,所以推論只要沒有人就可以搭乘,果不期然,自己11點就搭上纜車了。纜車的空間不大,可供六個人坐,但由於乘客不多,我是一個人坐一個。纜車隨著支柱冉冉上升,它的高度其實恰好是人類恐懼的臨界高度,有懼高症的人或許會不趕搭。看著繁體中文的介紹冊,我仔細想發現介紹冊所堪仔的植物,但在我這個外行人眼中看起來,植物除了花之外,幾乎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到了巴倫河站,除了有多媒體互動設備介紹雨林的生態之外,最壯觀的莫過於巴倫河所形成的瀑布。在逛的途中,只覺得雨林不虧是雨林,一直滴雨,索性撐起自備的雨傘。到了下一站,其特色是讓遊客得以進入雨林的核心。在其中介紹了雨林植物為了爭取有限的陽光,所採取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有的樹就是一味的長高,可達50公尺;有些植物會像藤蔓一樣攀爬在比較高大的樹木,甚至與其結合,但並不會傷害宿主,這種植物讓我連想到幽遊白書裡頭某個情節;有些植物就長得像鳥巢一樣,盤據在較高大的樹的頂端。總覺得為了生存,植物與人類一樣,花招百出。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從不知名站上纜車時,有幸跟一隻小強同車。車上就我們兩個大眼瞪小眼,我很怕小強,但小強一直靠近我,逼得我在狹小的攬車裡一直繞圈圈。本來我打算到達終點站時跟工作人員抗議的,試圖說服他們再讓我搭一遍。但是快到終點站時,小強自己爬出纜車外自殺了......怪哉...skyrail結束後,本來要緊接著下午的sky dive,無奈天公不做美。只好在市區閒晃一下,然後回旅館吃著噁心的三明治,然後補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