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sydney-the Rocks and Circular Quay


Sydney(中間d不發音。我剛到澳洲都會把d發出來,但發現當地人都不發,久而久之也覺得不發d比較帥,故整個字念起來,遇到d頂多停頓一下而已。他的中譯也相當有疑問,我國翻成「雪梨」,但其實念起來比較貼近大陸譯的「西尼」。可是「雪梨」讀起來比較有美感,譬如「在澳洲雪梨吃台灣水梨」(謎之聲:金排球!)...anyway...這段根本不是重點。)一個令人意外的都市,原本在規劃行程時,我在雪梨與布理斯本兩者掙扎,有一度想把雪梨刪掉,但此趟行程走下來,我最愛的地方卻是雪梨。如果要簡單的對這個城市為描述︰「一個成功融合商業活動、大海與丘陵的城市」。
從凱恩斯到布理斯本搭飛機約三個小時,到達雪梨時已經是深夜10點,我誤打誤撞搭上所謂的airport shuttle(一種交通工具,多為私人經營。營運方式為開個小型巴士在機場攬客,從機場到市區約莫30分鐘,要價10AUD,從機場到市區也可以搭電車,但我抵達雪梨時已經是「深夜」(謎之聲:十點是深夜...來台北看看捷運是多麼勤奮吧!!)只好搭此至種交通工具),由於我住的backpacker相當有名,所以司機直接、輕易的把我送到backpacker的門口。深夜十點多,在我的印象中,除了亞洲幾個瘋瘋的國家之外,大多已經是夜深人靜的狀態,但當司機叫我下車時,我一度懷疑我來到週末台北的西門町。我住的backpacker名字是Maze,它處於貫穿雪梨的重要街道「pitt st」上,我對它的第一印象是:我住進去除了交住宿費之外,要不要交保護費?因為不論我何時進出,Maze的門口總是有一群人「蹲」在那裡抽煙。Maze可說是雪梨相當有名的backpacker,它位於雪梨南城區,靠近中國城,周遭pub林立,而且要去主要的觀光景點皆相當便利(我在雪梨除了因為接受朋友招待的第二天外,其餘的行程皆適用走的),住在那真的很便利,但缺點就是龍蛇雜處,安全性、舒適性與衛生有待加強(我住的單人房其寬度可能擺不下一張普通的雙人床,而衛浴設備除了較男四新穎外,可能沒有男四乾淨)。不過這樣也好,既然旅館不舒服,就逼得我整天在雪梨市區啪啪走。
抱著警戒的態度進入夢鄉,我隔天七點就起床準備去city tour。夏天雪梨的早晨,沒有凱恩斯來的溼熱,氣候相當宜人。沿著縱貫南北的pitt st,走往「岩石區」的途中,我看到雪梨同樣也有處理路邊停車收費的人員,只不過他們的服裝比台北的收費員來的屌,背心後面印著「city ranger」,我立刻聯想到美軍的「army ranger」(游騎兵部隊),本來很想跟他們的背心合照一下,但想一想實在太蠢而作罷。「岩石區」位於雪梨主要城區的北端(但不是北雪梨),從Maze以散步的方式走去約莫二十分鐘。「岩石區」是最主要的觀光景點,雪梨港、歌劇院、雪梨大橋都是在這邊,前往北雪梨的渡輪也是在這邊搭乘,因此一到九、十點大批的觀光客就會湧現。不過我八點站在碼頭旁驚嘆歌劇院的美麗,此時觀光客很少,陽光也不毒辣(唯一的問題就是拍照時有逆光的問題),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悠遊於整個岩石區。
雪梨大橋是用來連結雪梨城區與北雪梨的主要道路,整座橋運用大量的鋼材。由於雪梨大橋是除了環繞於港灣周遭的高級飯店(例如某人最愛的four seasons)之外的最高點,所以成為俯瞰整個雪梨灣最好的場所。因此雪梨大橋不只擔負著運輸的任務,其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除了需要付費的瞭望台之外(瞭望台位於雪梨大橋兩端的四根石柱其中之一),尚有一個非常特殊的tour在橋上進行:參加者須穿上特殊著服裝,綁著與橋身連結的安全繩走在雪梨大橋的拱形橋身上,圖片所示插著澳洲國旗的整個拱形橋身就是這個tour遊歷的範圍。我相信站在上面俯瞰雪梨港其風景一定是相當怡人,不過我沒上去...後來不知道在哪邊看電視,看到一個廣告其內容為:有一個人要設計雪梨大橋,但苦思不出其造型。他的助手幫他倒了一杯啤酒上面擺著一切片檸矇片,檸檬片直立了起來,那個設計者就想出了雪梨大橋的造型。這個故事應該是虎爛的,但雪梨大橋的造型真的頗像切片的檸檬。

逛完雪梨大橋,接下來一定得到歌劇院走走,那歌劇院整個設計理念即如圖示,整個關鍵就是貝殼。當然,除了設計師把外型給畫出來外,要如何施工也是困難重重,花了14年的時間,整個歌劇院才完工落成。而特殊的地方在於,整個歌劇院的貝殼外牆是「自潔型」的設計,無須定時人工清洗,下雨天就可以靠著雨水清潔外牆。目前唯一的一次人工清洗記錄是九一一時,有一位仁兄躲過重重監視設備,在最大的貝殼外牆上漆上「No War」。又日本人曾經想模仿歌劇院外型也在日本蓋一座,但就是建不起來(以上是我在公園椅子上裝睡,偷聽中國導遊的說明而得來的)。

然而整個岩石區,我最喜歡的地方不是雪梨大橋,也不是歌劇院,而是座落於旁邊的「皇家植物園」。植物園看起來好像很嚴肅,但其實它就是一座公園,很大的公園,不論何時都有許多人在公園內散步、野餐、慢跑,走在公園內就是愜意兩個字。在植物園中,有一處名為麥夸利夫人岬,該處可以同時看到雪梨大橋與歌劇院,可說是個「照相勝地」。有機會到那邊參觀的人,除了在岸邊猛拍照外,其附近有個小樓梯可以往上爬,千萬不要因為懶惰而不想上去,因為爬到上面後的整個view是最棒的,還有幾個當地人架設了完備的攝影器材在那邊幫遊客拍照賺錢。總而言之,能在麥夸利夫人岬樹蔭下的椅子上坐著觀賞整個雪梨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我在離開雪梨的當天,還特地撥一個小時坐在那邊享受整個雪梨灣帶給我的愜意。在植物園之中,雪梨人還很high的建了一「海上電影院」,螢幕是架設在海上。我想晚上時一邊坐在那邊看電影,一邊可以偷瞄歌劇院夜景應該是一個很獨特的經驗。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Cairns-熱氣球+skyrail


平常在台灣早上五點半起床已經很三八了,結果來到凱恩斯的第三天,我四點起床。當然,並不是想在澳洲跟當地人宣示「鋼的意志」,是因為熱氣球這個活動必須那麼早起。在討論是否參加熱氣球這個活動時,我曾經質疑會不會都是老人團,但旅行社的人跟我說不會,為何會這樣問,因為自己覺得坐熱氣球並不是很high,感覺起來就是慢慢的在空中飄阿飄,雖然不會遇見阿飄,但如果運氣不好,就有可能變成阿飄。不論如何,我還是參加了這個活動。
澳洲與台灣相同,清晨四點天空尚是黑矇矇的,或許是睡眠不足,眼睛些許疲憊,路燈看起來特別刺眼。等了一會,巴士來了,司機下車確認我的姓名之後就讓我上車,我一上車突然聽見日文。有沒有搞錯?雖然二戰日本似乎佔領過澳洲一小塊(有嗎?還是沒有?),但澳洲的官方語言應該還是英文吧,怎會變成日文了呢?司機立刻跟我解釋,這團是日本團,所以導遊的主要語言是日文,而導遊也跟我說他會適切的用英文解說。我沒差,為什麼沒差?因為導遊說的日語實在很好聽。導遊是一位女性,因為天色昏暗,車內沒有燈光,看不清楚導遊的長相,但依靠稀疏的路燈描繪出些許可愛的臉龐(歐,請某人不要忌妒,因為你還是勝,勝在哪?後面會說明)。而導遊講的日語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聽的日語(雖然我根本不懂日語),語調的抑、揚、頓、挫(日語可以這樣形容嗎?),一些發語詞等,都令人覺得相當舒服。在漆黑的車廂內,聽著悅耳的日語,十足的催眠作用。然而過不久導遊似乎有別的任務,所以在一個地方下車,換另外兩個澳洲人繼續接續導遊的工作......奇怪,為何此時英語聽起來就不這麼悅耳......在此同時,我遇見了本次旅遊中,唯二自助旅行的台灣人之一。因為在上車時,司機問我來自哪顆星,當然不是K隆星阿(科科...金排球),我報出我的國籍時,正巧就被該位台灣人聽到了。然而在車上,經由他首先發難,我們相互確認對方的身分之後,也沒有多交談。


漆黑的天空再加上崎嶇的山路,恰恰好睡覺的條件全部齊備,整車人除了司機之外可說是一路睡死。過了不知道多久,到達目的地,只見偌大的早坪,有數個巨大的熱氣球正軟啪啪平攤在早地上。而我們這車的司機將車停好後,就跑到一個熱氣球的籃子那邊開始點大火加熱空氣讓氣球被撐起。說明一下熱氣球的構造,主要三個部份:體積最大氣球部份、用來載人的籃子(那可是有195kg)、還有控制方向的噴火裝置(由四具噴火器組成,每個噴火器加熱不同方面的空氣,再加上氣球部份的一些裝置,搭配起來就可以達到操控方向的功能)。在加熱的同時,天空已經透露出些許曙光,過沒多久,熱氣球已然豎起。由於有人數限制,所以必須分批搭乘,我被分到第二批,所以只能目送第一批乘客離開,自己回到巴士上到下個搭乘點。

搭乘點的決定過程相當有趣。熱氣球不是飛機,它不能精確的決定自己要降落載合地點,縱使是已經發展出相當操控方向的機制,仍舊得靠天吃飯,難怪這種東西在人類的飛行史上無法實用化而遭致淘汰的命運。等熱氣球一升空,而我們第二批搭乘者回到車上後,駕駛就開始透過無線電與熱氣球駕駛者做密切的聯繫。似乎熱氣球整個飛行的大方向是由天候決定的,而細部的降落地點,熱氣球駕駛可以做最後的掙扎。因此熱氣球駕駛會先告知巴士駕駛因為天候因素所導致的大略降落地點,此時巴士駕駛可以先把車開到某處等待,而最後最終的降落地點則由熱氣球駕駛為最後之決定,而巴士駕駛方能動身。這道理就有點像熱氣球會降落在總區還是法學院或是醫學院校區,必須看天,而一但大方向確立了,譬如朝向法學院方向,則降落在弄春池?法圖?還是男生宿舍,熱氣球駕駛可以做最後的掙扎。我覺得整個巴士追逐熱氣球降落地點的過程有點像從前一部電影「龍捲風」,其中描繪科學家追逐龍捲風的經過,相當有趣。


好不容易抵達熱氣球降落地點後,自己跳上籃子內,開始滿心期待升空。說來真是神氣,籃子內包含駕駛總共有17人,再加上籃子本身有195kg的重量,全部超過一噸重,然而居然能藉由熱空氣與風力將其升起。在熱氣球上往下看,似乎也沒有比較美,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啦。可能是因為多雲,使得我無法見到遼闊的大地,然而看熱氣球駕駛操控熱氣球倒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只見他一會兒又是操控噴火器,一會兒又拉動連結於熱氣球上的繩子,一會兒又得用無線電與巴士駕駛聯繫降落地點,相當忙碌。過了一會準備下降了,熱氣球駕駛要我們做好特定降落姿勢。why?原來像熱氣球降落時與地面的衝擊力道頗大(那種感覺比飛機降落還要大),而且不是一與地面接觸就停住了,因為風力會繼續吹動氣球,那種姿勢可以防止籃子翻覆。好不容易降落成功,全籃響起高興的掌聲。


此時第一批乘客搭乘巴士來到我們旁邊,我納悶著為何他們要來?難道只是為了看我們降落嗎?答案當然不是,搭完熱氣球後,緊接著就是進行收熱氣球的活動,這真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不但遊客們覺得有趣,工作人員也可以省時又省力。基本上收熱氣球需要通力合作,想要把大大的塑膠布塞進籃子裡並不是見容易的事。大夥先想辦法把熱氣球收成近似於繩狀,然後再將它有調理的放進籃子裡,有點類似麥當勞擠蛋捲冰淇淋那種感覺。此時此刻,天空已經頗亮了,那位日本導遊於收氣球的時候也有出現,恩...年紀有點大,臉上有些許皺紋,但還是頗可愛的,小小一隻...靠邀,圖勒?沒圖沒真相!伸...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照相,大家看到照片上那個女的不是那位日本導遊,是另一位名字應該叫做「蘭西」導遊,聽她的英語口音不像是日本人...anyway,,,大家想看的話,自己去澳洲搭熱氣球。


熱氣球行程結束後,吃完行程所附帶奢侈的自助式早餐,我隨即前往另一個景點-skyrail。skyrail聽起來很炫,但它其實就是纜車,只是是一個構想非常炫的纜車行程。凱恩斯除了以大堡礁著名之外,它附近還有一片保存良好的雨林,而skyrail就是為了一方面讓人們可以欣賞雨林,另一方面又希望雨林不會因為人類的足跡而破壞,因應此兩種想法而生。因此透過直升機豎立約60根的支柱,串連起一道總遊歷時程約一小時的纜車空中走廊,纜車從雨林的頂端越過,使人們得以從空中俯視雨林的生態。在為時約一個小時的路程中,中途有兩個站:分別為巴倫何站與忘了站名的站,乘客可下去走走,是唯二機會可以進入雨林的核心。


我的車票本來是11:15的,但經過觀察發現纜車是不間斷的一直來,所以推論只要沒有人就可以搭乘,果不期然,自己11點就搭上纜車了。纜車的空間不大,可供六個人坐,但由於乘客不多,我是一個人坐一個。纜車隨著支柱冉冉上升,它的高度其實恰好是人類恐懼的臨界高度,有懼高症的人或許會不趕搭。看著繁體中文的介紹冊,我仔細想發現介紹冊所堪仔的植物,但在我這個外行人眼中看起來,植物除了花之外,幾乎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到了巴倫河站,除了有多媒體互動設備介紹雨林的生態之外,最壯觀的莫過於巴倫河所形成的瀑布。在逛的途中,只覺得雨林不虧是雨林,一直滴雨,索性撐起自備的雨傘。到了下一站,其特色是讓遊客得以進入雨林的核心。在其中介紹了雨林植物為了爭取有限的陽光,所採取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有的樹就是一味的長高,可達50公尺;有些植物會像藤蔓一樣攀爬在比較高大的樹木,甚至與其結合,但並不會傷害宿主,這種植物讓我連想到幽遊白書裡頭某個情節;有些植物就長得像鳥巢一樣,盤據在較高大的樹的頂端。總覺得為了生存,植物與人類一樣,花招百出。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從不知名站上纜車時,有幸跟一隻小強同車。車上就我們兩個大眼瞪小眼,我很怕小強,但小強一直靠近我,逼得我在狹小的攬車裡一直繞圈圈。本來我打算到達終點站時跟工作人員抗議的,試圖說服他們再讓我搭一遍。但是快到終點站時,小強自己爬出纜車外自殺了......怪哉...skyrail結束後,本來要緊接著下午的sky dive,無奈天公不做美。只好在市區閒晃一下,然後回旅館吃著噁心的三明治,然後補眠。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Cairns-大堡礁之行

來到凱恩斯不去大堡礁,就跟到台中一中不吃雞排和珍奶一樣的不可思議。(談到珍奶,我一定要花一些篇幅譙一下泰國人。話說我到Melbourne的時候,招待我的蔡區跟我介紹當地的飲食,談論到珍奶時『一杯約台幣70塊』,蔡區說有一天他的泰國同學跟他爭辯珍奶不是台灣人發明的而是泰國人。放屁!!性產業方面我不敢說,但就珍珠奶茶這種高尚、有創意、需要對於東方茶道與西方乳製品有高度領悟才可能醞釀出的產物而言,絕對只有台灣這個身處於東西方文明交匯點的國家才有辦法發明出來。泰國人請不要自貶身價把自己韓國化了!)

言歸正傳,談到來凱恩斯絕對不能錯過大堡礁這件事情。我個人想像中遊歷大堡礁的場景應該是碧海藍天、湛藍的水中依稀透露著繽紛色彩的珊瑚礁,潛入水中成群的尼莫在你身邊、珊瑚礁的細縫中游貫,運氣好一點就會看見海龜悠悠的徜徉於不遠處的大海之中。游累了,回到遊艇上,海鷗停在瞭望台上與觀察員作伴,我則到船首鋪條浴巾作日光浴,穿著比基尼的服務生會端著香檳酒到你旁邊......1/31號早上七點,我撐著雨傘到碼頭邊集合,下雨天去遊大堡礁.....恩...我的碧海藍天呢!?幹!!

大堡礁的範圍太大(前面說過了,北起凱恩斯,南至布理斯本),所以大部分tour玩的範圍僅限於一天之內可以來回的地方。主要的交通空具是遊艇,當然也可以搭配直升機,因為由空中俯瞰大堡礁又是另一番美景。我原本的計畫是早上搭乘遊艇去大堡礁玩,傍晚回來時搭乘直升機從空中回來,可是因為天氣不佳,空中的view不好所以直升機不飛(業者還真有良心),只好臨時改成去程返程都是遊艇。有些tour主要的停靠點就是堡礁,也有些的停靠點是島嶼(大部分都是去格林島 Green Island),那整個行程通常會包含午餐、下午茶還有浮潛用具,如果你要潛水就要另外收費。

撐著雨傘到達碼頭的我原本期待就這樣取消吧,因為我希望在最美好的天氣出遊,可是旅遊公司並沒有取消的意思,所以我只好悻悻然上船。八點多船終於開出,此時天空已經不再下雨,但仍舊是陰陰的,既然天空是灰色的,那海水就不可能是湛藍的,遊艇駛於灰色帶點藍綠色的海水中,往某處堡礁駛去。在遊艇航行的這兩個多小時間,應該是大家彼此交談的時候,可是船上出奇的安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根據我快速的掃視全場,出來玩的幾乎都是一群群的,彼此都跟自己的朋友小聲的交談,只有我是自己一個人沒有人可以聊天。這不是喇妹的好機會嗎?我這次出遊被放牛吃草,應該可以稍微施展身手,但經過這次出遊後,我歸納了幾個要點:首先,你在國內的戰鬥力如何,那在國外最少打七折;其次,想要征服洋妞嗎?有些生物特徵是無法改變的;最後,亞洲人呢?其實崇洋媚外的心裡普遍存在。反正東扣西扣,在萍水相逢的情況下,願意與你聊天的對象相當有限。我找了同桌三個韓國女生聊天,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留學於雪梨的堂姊帶著兩個來澳洲旅遊的堂妹一起來凱恩斯玩。聊了幾句就停止了,為什麼?雖然她們都是沒有整型過的韓國人但我絕對沒有以貌取人,反而是我覺得韓姐比較想跟兩個堂妹用她們的母語聊天。沒差,我看我的海......

過沒多久,潛水小隊集合要進行講課,畢竟潛水此種活動無法否認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透過我哥,對於潛水此項活動,我的認知是穿戴一堆器材把自己搞得跟鋼彈一樣在水中活動,但我還是無法理解為何潛水作為一項休閒活動,卻必須又是考試又是證照整個搞得跟法律一樣複雜。先介紹一下潛水裝備:蛙鏡、蛙鞋、潛水衣(在大堡礁因為是熱帶海域,所以可穿可不穿,但在較冷的海域,潛水衣有一定程度的防寒功能。)、潛水背心(可充洩氣、可裝配氧氣瓶、一堆重要儀器,可說是整個裝備的核心)還有氧氣瓶與鉛塊(若有遺漏或須補充,高手請自便)。而這次體驗潛水有兩個目標:首先是在水中將呼吸器拿開,然後再次利用呼吸器呼吸,看起來似乎是廢話,但其中的問題是一但在水中將呼吸器拿開,海水就會進入其中,所以必須先將海水排除才能順利呼吸;其次是水中蛙鏡排水,只要頭向上仰,掀開蛙鏡底部,用鼻子吐氣,蛙鏡中的水分自然排出。這兩個看似簡單的進度結果我一下水就出包了。

穿戴好裝備,坐在船尾延伸出去的鐵架上,我不禁想要喊出:「阿姆羅,要出發了!」(科科...)跟我同組的是三個韓國人,兩男一女。首先在鐵架上,教練要我們練習用呼吸器呼吸,我就順手抓了一根塞進嘴巴理,只見教練看著我搖搖頭,那種神情跟我在當排長時對天兵搖頭的神情是一樣的,原來我嘴裡含的是緊急用呼吸器(還好,沒有含到別人的那一根...),我只好趕快換成平時用的,真是丟臉!待我們全部就緒,船上的人就把我們踢進海裡,因為此時潛水背包是充氣狀態,像救生衣一樣,大夥還可以浮在水面上,等到狀況ok,他們就把潛水背包洩氣,我們自然沈入水中。整個潛水剛開始最大的難關我認為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呼吸器。用呼吸器看來容易其實不然。起初在水裡的我雖然還抓著船尾的鐵桿,但已經有了撐不住的感覺,因為我發現用呼吸器呼吸沒辦法吸到足夠的空氣而漸漸有窒息的感覺。正當快放棄時,我心一橫,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想說如果這次呼吸再不行,我就上船。於是我就大口用嘴巴吸氣,較為正確的描述應該是用胸部的力量做一次深呼吸,此時呼吸器所提供的氧氣方源源不絕灌進我的肺部,我才領悟到呼吸器正確的使用方法。相較於在陸地上只要嘴巴張開空氣自然的流入,在水中或許是壓力的關係、或許是器材的關係,「呼吸」是一件必須用力的事情,每口吸進的氣體也因而顯得珍貴。克服了這點,剩下的動作真的是一塊蛋糕,我迅速完成體驗潛水的兩個目標,對於呼吸這項動作也漸漸駕輕就熟。

等待了一段時間,教練才開始帶領我們悠游於大海之中。潛水給我的一個感覺是如果我全身皆不動,身上所背負的沈重裝備會把我拖進深淵之中。因為為了讓潛水者能夠毫不費力去對抗浮力,所以身上都會綁相當重量的鉛塊以增加密度,如果在水中沒有稍微踩個水,身體就會一直往下沈。在潛水的過程中,我打從心底第一次見識到大海的深不可測,若不是有教練的帶領,我根本沒有勇氣進入此種環境。你根本看不見海底、若不夠冷靜甚至無法分辨上下、能見度不佳你不知道有什麼生物環伺周遭,更重要的是潛得越深呼吸就得越費力。在打這篇文章得當下,我開始思考這種恐懼是因為我不熟悉大海這個環境所引發的?或是是因為原本所習以為常的呼吸變得困難所引發的?或者兩者兼備?總而言之,我不能否認這次體驗潛水有一部份的恐懼感盤據我心頭。在水中,我看見了海龜、摸了很大的貝類、還拿了一種軟軟不知名的海中生物,回到船上,卸下裝備,心中的不踏實感總算除去。登上二樓甲板,剛潛水完,雖然身體有點累,但心情還不錯,赤裸的上半身曬著陰天的太陽......突然有一陣頭暈襲來,這次潛水的後遺症嗎?還是暗示著我的靈魂依舊被地球的重力所束縛而無法適應水中的無重力狀態......

中午吃完烤的稍嫌過乾的牛排,遊艇開往另一處堡礁。我拿著蛙鞋、蛙鏡與呼吸管就跳下船去浮潛。浮潛不需要什麼技巧,只要會游泳就搞定了,不會游泳者拿著一根很大的海綿棒也可以熱在其中。堡礁其實相當接近海面,其與海面的差距約略等於身體平躺時,兩個至三個身體的厚度。所以有時後做一些比較帥氣的動作,譬如用蛙鞋打水向前衝然後側身急煞等,就會不小心被珊瑚礁劃傷,我事後回旅館洗澡時就發現身上有幾處傷痕。浮潛在大堡礁是很愜意的一件事情,真的有數不盡的尼莫,珊瑚也真的是五顏六色。有時定眼一看,會發現有接近透明的小魚成群在你眼前。在海中,想要徒手抓魚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魚的動作比你快,因此若想跟魚有肢體上的接觸,也只有等著魚同意讓你碰,而沒有霸王硬上鉤這回事。只可惜這次天氣並不是晴天,海水說不上湛藍......最後回程時,遊艇上的船員彈起了吉他,為了因應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觀光客,彈得全是耳熟能詳的歌曲,有時會像演唱會常見的橋段,就一些芭樂到不行的歌詞逼著大家唱,就這樣彈彈唱唱,遊艇也回到了凱恩斯。走回旅館的路上,天空又開始陰沈了起來,我只好躲進旅館,吃著開始做噁的三明治。(這趟去大堡礁,由於是水上活動,再加上自己一個人,實在不敢帶相機。現今回想起來,孰為可惜。)

Cairns


Cairns,拜「凱恩斯岩燒」餐聽之賜,這個城市在台灣並不陌生,然而卻很少人真切的知道這個城市是在幹什麼的。澳洲的大堡礁聞名國際,可說是熱愛潛水者的天堂,其綿延於澳洲的東北部近海,而凱恩斯正是進入大堡礁的入口之一,其位於北部。而另一個城市-布理斯本則約可說是大堡礁的南部入口(當然,從布理斯本可以連結到黃金海岸,那又是另一個景點,與大堡礁不同)。因此若借用長城的描述,大堡礁可說是北起凱恩斯,南至布理斯本。然而若仔細探究起來,由凱恩斯進入大堡礁又比從布理斯本來得近,因此凱恩斯就成了進入大堡礁的首選都市。


1/30號早上九點,我抵達凱恩斯。當飛機降落於機場時,我訝異於此機場的規模與這個國際知名的休閒都市似乎並不相稱。一下飛機,海邊城市特有的溼熱海風夾雜著鹽味迎面而來,差點令身穿長袖襯衫的我窒息。通過了海關人員的盤問(因為澳洲有很多亞洲的非法移民,而我的條件正式非法移民的典型。所以在通關時被抓去旁邊練英文。),經由機場人員的協助,我搭上免費的小巴士來到已經預定好的backpacker。check-in之後,拖著行李來到我的房間,打掃人員告訴我房間尚未整理好,因此我坐在房間外的桌椅上等待。此時有一對外國男女朝著我笑,似乎是針對我的裝扮與這邊全然的格格不入。的確,男的一條短褲,裸露上半身,女的則是比基尼泳裝;相對於我的牛仔褲、長袖襯衫、背包與略帶菁英氣息的眼鏡,彼此彷彿是不同世界的人一樣。我獨自背對著他們坐在椅子上等待,而沒有多加理採,等到服務生告訴我房間已經好了的時候,我回過頭去,那對男女已經不見了,然而在他們原本坐的椅背上卻晾著比基尼泳衣的上半截。我極力回想剛剛那個女生所穿的花色與此時掛在椅背上的花色是否相符,但已經記不得了,這真是一個令人充滿遐想的地方。


就我目前的旅遊經驗,旅館可以分三種等級。其一就是旅行團會帶你住的那種,姑且概稱它為hotel;其二是b&b,就是民宿,b&b係指bed and breakfast,它與hotel的差異可能就是沒有大廳、比較簡陋一點;其三就是此種backpacker,是外國年輕人最流行的住法(國際青年旅館YHA就是此種類型)。backpacker極度類似學生宿舍,你可以跟它預定一張床,或者是一間房。預定一張床的話,那你會被分到跟誰住根本不知道,而預定一間房的話,就會有起碼的私人空間,但頂多也只是雅房而已。換言之,所有的衛浴、廚房、洗衣機等全部都得與他人共用,那既然得在相同的地方活動,一定會有交集,那自然就有交朋友的可能。然而本人生性害羞,英文不好,且又很三八的帶一台powerbook出國,所以自己單獨住一間房(如圖示),或許以後膽子大一點就跟別人一起住了。

在房間把行李整理了一下,換了身應景的衣服,心中想著既然都已經千里迢迢跑來凱恩斯,不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當宅男,所以鼓起勇氣跑去櫃台跟服務人員聊聊天,討論一下行程。這家backpacker其實很不錯,雖然沒有位於市中心,但它處於整個城市最具風情的濱海道(Esplanade)上,且凱恩斯不是很大,要去哪用走的就到了,如此的地理位置很不錯。此外這家backpacker身兼旅行社,你可以在這邊把所有的活動搞定。經過了約一個小時的討論,我就把接下來幾天活動的行程全部確定。因為凱恩斯就是一個全然的海邊休閒都市,它跟墾丁其實沒有差很多,(墾丁再細緻一點就很像凱恩斯了。當然,大堡礁是搬不過來的。)如果來這邊為了省錢而不從事各種休閒活動,乾脆不要來。這次我為自己安排的活動有大堡礁一日游、熱氣球加skyrail、高空彈跳與sky dive。其中sky dive因為午後雷陣雨的緣故而取消,相當可惜。這些活動內容會再接下來的文章談論到,所以此處就先就唯一沒有玩到的sky dive作介紹。sky dive就字面翻譯是空中潛水,相當的奇怪,其實就是跳降落傘。坐著小飛機飛到14000呎的高空,然後由有經驗的人從後面抱著你跳出飛機,享受約60秒自由落體的感覺,最後再由該人拉開降落傘著陸。我原本1/30號當天下午就安排這個活動,心想如此高風險的活動應該排第一天,反正掛點的話後面的錢就可以省下來了,可是因為天氣不佳而取消,我又預定了後天的sky dive,然遇到相同的結果,這算得上是澳洲之旅中小小的遺憾之一。

當天下午,既然sky dive取消,所以我跑去city tour。凱恩斯雖然沒多大,但居然LV等名品店還是有專門店設在這邊,我很納悶誰會穿著比基尼然後手提LV包包,但它敢開就代表有市場。city tour逛完,我就跑去超市買食材準備解決三餐。原本內心是盤算著在這種觀光休閒城市吃飯一定很貴,又不能全部都吃麥當勞,因此試著自己做菜看看。然而這次出門,御用廚師不願前往,自己不會高難度的菜色,所以只好買一堆作三明治的材料,打算就這樣靠三明治維生。我買的料還不錯,有燻火腿、燻鮭魚、生菜、起司片與蕃茄醬。然而經過這幾天的三明治生活,造就了我接下來的澳洲行拒絕與任何三明治打交道,且決定回國後一定要找段時間好好學煮菜,三明治生活實在太噁心了。採買完畢,提著大包小包走在路上,只覺得天空越來越暗、溼度越來越重、蜻蜓越飛越低(謎之聲:凱恩斯有蜻蜓嗎?),天空一副就是午後雷陣雨的態勢,我心想作為一個海邊休閒都市,而且又是夏天這種旅遊旺季,怎麼容許午後雷陣雨這種情勢發生?但雨開始一滴滴的下,我也只好快步走回旅館。躲在房間著自己,吃著起初吃還覺得不錯的三明治,禱告這場午後陣雨只是個意外,可是接連幾天全部都在下雨。我十分納悶夏天下著雨的凱恩斯怎麼有辦法發展成國際知名的海邊渡假勝地?這個謎一直到最後一天才解開。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澳洲之旅-寫在前頭


這是我第一次自助旅行,若真要我描述(專業一點叫做給它個定義),我會認為「行程皆由自己決策、安排」或許可以稍微切中核心。若依循如此的描述,則此次旅行三個城市:cairns,sydney與melbourne,我只能說在前兩個城市是自助旅行,第三個城市就完全交由我的朋友安排了。如此的安排似乎也不錯,讓我可以更深切去體會「自助旅行」與「非自助旅行」之間的差異。在討論差異之前,或許可以在藉由這個對於自助旅行的描述,去討論自助旅行適合的人數。在遊歷Cairns的途中,我遇到了一個台灣來的老師(這也是此趟旅程中,唯二遇到的台灣自助旅行者之一,但另一個我並沒有與他深入的交談),他每年寒暑假都自己跑出來玩,可以說是高手。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自己一個人出來旅行,不會覺得寂寞嗎?他不以為然的看著我說:「人多,事情更複雜。」此趟旅行結束後,我體悟到這句話的意涵,甚至強烈的贊同。會選擇自助旅行者,起碼皆是有相當主見之人。一堆有相當主見的人湊在一起,其結果可想而知。此外,若自助旅行以團體方式進行,為避免多頭馬車的情況,一定會有意見領袖的出現,相對於意見領袖,其他的人將獲得不會比參加旅行團多更多的東西。因此,若想要體驗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自助旅行,人數1~2人即可。

自助旅行與參加旅行團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凡事都得自己決定。而要做出適切的決定就必須有充足的資訊,然而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去獲取該些資訊。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季節、每個時點、每個人種,都有不同獲取資訊的方式,如何練就一身去克服此些不同差異的功夫是相當有趣、而且有用的。講明白一點,當你能愜意的在特定的時空下透過某種方式獲得特定資訊時,你已經相當程度具備在那個城市生存的能力了。對於Sydney我就有即強烈的感受,經過這次遊歷之後,我對於Sydney街道的熟悉程度已經超越了高雄市。換言之,自助旅行與旅行團之間的差異或許只在於此種能力的有無,因為自助旅行不見得能看到更好的風景、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得到更便宜的價錢,這些都是不一定的。但同樣在某個城市自助旅行或參加旅行團之後,別人問你一個關於該城市的問題而你在旅行中並沒遇過,以自助旅行形式進行者定能提出較後者更可行的回答。

最後經由這趟旅程,真的覺得走出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出國旅行不見得一定是欲藉由玩樂來放鬆,但見識到多元化的事物有助於人生的思考。最深切的感受應該是我今天回到台北租屋處的一瞬間,我看著房間內堆著如同小山丘般的珍藏書籍與的筆記,內心突然覺得許多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為何自己仍舊放不開?當我用盡每一份氣力想在這塊土地上爬上更高的位置時,我已經忽略掉更多愉快的生活方式。我相信這種想法會隨著我浸濡在台北的時間越久而消失,但或許這就是旅行真切的目的,提醒著你去外面看看這個世界是如何的多采多姿。旅行所獲得的美好經驗並不能(不能說絕對,但起碼對我而言可能性不高)取代原本的生活,但旅行的經驗提供了一個存在的可能性。當在現實生活中求助無門,自殺已經變成是一種主要選項時(我並不是在說我自己),尋求旅行的經驗,可以提供自己經驗與勇氣繼續生存下去。